地区详情

基本信息

  • 名称: 建邺区
  • 拼音: jianye
  • 级别: 区县级
  • 类型: 市辖区
  • 隶属: 南京市
  • 行政代码: 320105
  • 面积: 80.90 平方公里
  • 人口: 53.43 万人
  • 人口密度: 80.90 人/平方公里
  • 邮政编码: 210004
  • 区号: 025
  • 车牌代码: 苏A

地区概况

+查看详细建邺区概况>>

地区简介

东汉末年孙权取“建立千秋伟业”之意,改秣陵县为建业县。

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
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
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
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
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
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

历史沿革

“建邺”之名源于南京古地名。

汉献帝建安十七年(212年),东吴孙权为建帝王大业,改秣陵县(今南京)为建业县。

晋太康元年(280年),武帝司马炎改建业为秣陵,并将其西南部划分为临江县。

太康二年(281年),改临江县为江宁县,设秣陵县秦淮河以北为建业县。

翌年,改建业为建邺,“建邺”之名由此开始。

邺者,邺城,河南古地名,系司马氏发迹地,以建邺为名,寓不忘故土之意。

隋、唐、宋、元时,区境先后隶属江宁县、归化县、金陵县、白下县。

明、清两朝分属上元、江宁两县。

太平天国时代,境内一度成为军政指挥中枢要地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(1912年),以秦淮河为界,河东、河西分属江宁市和江东乡。

民国二十二年(1933年),南京开始设置区级建置,区境为第五区。

翌年,秦淮河以西划归上新河区。

1949年4月,境地解放。

1950年6月南京重新划区,原第五区改称第四区,原上新河区改称第十一区。

1955年8月定名为建邺区,1967年3月改为红卫区,1973年12月恢复现称。

1978年,撤销街道革命委员会,恢复街道办事处。

1984年,江东公社凤凰二队、三队、跃进生产队及上新河镇的凤凰西街、茶亭居委会所属地段划归建邺区。

后经多次调整,至1995年4月,建邺区下辖朝天宫、止马营、安品街、莫愁湖、南湖、兴隆6个街道。

2002年10月,南京市进行新一轮区划调整,划出朝天宫、止马营2个街道以及莫愁湖街道的部分地区,划入江心洲镇以及沙洲、双闸街道的部分地区,形成南湖、滨湖、南苑、兴隆、沙洲、双闸、江心洲7个街道。

2012年6月,南湖、滨湖街道合并为莫愁湖街道,形成莫愁湖、兴隆、南苑、沙洲、双闸、江心洲6个街道,至2022年3月未变。

地区荣誉

+查看更多建邺区荣誉与相关排名>>

地区图片

下级地区